东山学校正上方悬挂着的这块门匾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母校题写,这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。校门左边的门房就是毛泽东投考学校第一道“关卡”——受到看门人的拦阻,也是他“闯关”成功见证者。
看到这个牌子,即想起了毛泽东来东山的“带路人”、他表兄文运昌。七月初的早餐,他们从韶山冲出发,50里路让他们走了一整天,抵达后以是晚上,他们住到了县城北正街豫昌旅社。
第二天毛泽东来到院门口放下行李,想找人打听一下,要办些什么手续才能进去,没想到,看门人的回答叫毛泽东好气恼:“这里早就考完了”;“你睁眼睛看看,在我们东山学堂里哪有穿土布衣衫、穿草鞋的?你一个土包子也想进洋学堂,笑话!”好在毛泽东与看门人吵闹之际,堂长李元甫出来了。
毛泽东向李元甫行礼,恭敬地叫了声“堂长先生”,接着把慕名从韶山至此的原委向他仔细说明。李元甫转身进门房坐下后,看了看毛泽东的仪容和打扮,看了看那担行李,犹豫了一下说:“考期是过了,不过你要是有真才实学,那是可以考虑录取的。”
李元甫当场出了个作文题目《言志》,然后对毛泽东说:“你先作篇文章,明早交给我。”毛泽东看了看窗外,虽说已近黄昏,但离天黑还早,便在桌前铺开十行笺,略加思考,挥毫作起文章来。毛泽东作完后,递给李堂长。李堂长一看,字写得好,文章立意高远,不像其他考生只谈光宗耀祖和升官发财,决定破格录取。第二天,李堂长还好不欢喜,对其他老师说:“昨天取了个建国材”。